热线电话

云无心:科学标准遇见社会问题

  食品科普作家云无心的文章总会给有些人“添堵”:追求食品“绝对安全”毫无意义;“有机蔬菜”并不比普通蔬菜多多少营养;蜂蜜水这种东西压根就不值得喝;所有的“食物相克”都是扯淡……可还是有很多人追看他的文章,不只是因为他是食品方面的专家,还因为他在美国工作,与国内的专家相比,他有更多理由保持独立。可是,他的科普文章仍然常常陷入争议,“我说的是科学标准,人们说的是社会问题。”

  云无心的科普文章,第一次引发争议是在2008年3月。当时,一家报纸发表了他为味精正名的文章《味精究竟有多“恐怖”》。这篇文章被网友疯转和痛骂,在国内,很多人认为味精有害健康。云无心没想到,自己只是介绍了些客观的科学常识,却引起如此轰动,当时还“嫩”的他专门写了篇博客《哎,我快被骂死了》,以表达郁闷和无奈:“读懂了文章的人成了‘小概率事件’了。看来理性真的是很难,大家都习惯‘你就告诉我该买哪个吧’。”这是云无心初次通过大众媒体与更多人见面,此前,他只是在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上和自己的博客中写过一些比较通俗的文章解答网友的提问。

  以前,他总感觉自己这些文章“没多少技术上的含金量”。“味精事件”让他更加确信,“大众需要的不是尖端科技而是靠谱常识”。刚刚感慨完传播“理性”之困难,这一年的下半年就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这不但重创中国奶业,也重创了人们对食品的信心。“三鹿奶粉事件”也引发了云无心的关注,他写了一篇科普文章介绍三聚氰胺的属性、为何会进入奶粉、“我们的孩子吃什么”等。这些文章在国内大受欢迎。

  作为“初出茅庐”的科普作家,云无心逐渐与国内媒体建立了广泛联系。几年内,云无心在业余时间写文章,接受“求证”采访,一连出了三本《吃的真相》,成了国内最受欢迎的食品科普作者之一。

  1970年代,“云无心”出生在四川雅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个时代,食品问题不是安全不安全,而是有没有。在清华大学,云无心本科读的是化学工程,硕士是生物化学,在美国攻读食品工程博士时,他做的项目是基础研究,与食物没有必然的联系。直到博士后期间,云无心研究的项目经费来自食品公司的赞助,后来又进入食品公司工作,“才真正开始接触美国的饮食业。”

  和国人对“45天速成鸡”这样的“食品工业化生产”的恐慌正好相反,经历过食物匮乏时代的云无心感受最深的是:原来食物可以用如此工业化的方式经济实惠地产出。对于食品工业化生产,他习惯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在国内的时候,习惯了说什么食物好,就要给它安上各种神效,说它不好,就把它说得跟毒药一样。到了国外,发现他们就是把食物当作食物,提供人们所需的营养,卫生、方便、好吃,仅此而已。”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云无心受到的关注也慢慢变得多,他逐渐形成了针对新闻热点撰写“科普”文章的习惯。“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只采用来源可靠的资料,资料是什么就写什么,不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而去寻找或者组织资料,只是把事件中涉及的科学背景解释清楚而已。”尽管如此,在信息的汪洋中,云无心的观点仍然显得“另类”,特别是当他的观点不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或“在客观上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有利”时。

  2012年下半年,国内爆出“药鸡”事件,“45天长5斤肉,一只鸡至少吃18种抗生素”的标题触目惊心,“到底还有什么是能吃的”的质问又“哀鸿遍野”。一上微博,云无心就被大量@包围。云无心反对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激素,并指出滥用源自“中国食品规模小、监管困难”。但速成鸡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安全。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一些网友“拍砖”:“为速成鸡辟谣的‘砖家叫兽’,请问速成鸡你自己是不是都不吃呀,收了资本家钱,来这里坑害群众。”

  每次回国,云无心都少不了被亲戚朋友问及对最近热门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云无心照例用自己的“科学思维”解释一番,却总有人不相信他。他讲食品添加剂是允许使用的,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不过量就不会危及健康,他们会问那为什么还会有毒奶粉和地沟油。他说大超市和大品牌的食品可以吃,没到什么都不能吃的程度,他们会问你是在美国,要是在国内你怕不怕?“我说的是科学标准,人们说的是社会问题。”对于这种“说不通”的尴尬,云无心也很理解,“一方面,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已经对主管部门失去信任的人们。另外,国内还没有像美国FDA或欧洲食品安全局那样的专门机构和公众进行风险交流,公众得不到权威信息,就宁可信其有。”政府、科学界和公众之间长期隔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后,本身并没有错的“添加剂”和“速成鸡”就成了“替罪羊”。

  在国内饭店吃饭时,云无心也没什么刻意讲究,看起来干净卫生即可,女儿也喝的是一般的牛奶。

  在国内,慢慢的变多人在食品安全上,比云无心这个“食品工程学博士”还“讲究”。

  云无心每天一觉醒来,微博上就有一大堆“求辟谣”的。有些谣言实在让他哭笑不得,有说纯净水等日常食品有毒的,有在“是中国人就一定要看”的耸动标题下揭露“转基因内幕”的,有夸大某种食物神奇功效的……“网络媒体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前所未有。这种方式传播的信息很多时候是扭曲的,但是这种扭曲的信息符合人们‘更容易接受负面信息’的心理。”辟谣比造谣还难!为了引发人的关注,进而愿意去了解真正的科普内容,云无心选择了“以毒攻毒”的“吐槽”模式,反话正说,或故意自嘲,有时候反倒比正儿八经的“说教”要有效。对于求辟谣的“伸手党”们,云无心会尽量解答一下,尽管同样的问题他已经重复过很多次。“国内愿意或者敢于站出来说话的科学工作者还是太少了。说了不利于晋升,还可能会被拍砖。”“问题胶囊”曝光后,说“服用少量不会中毒”的专家被骂死了,其实他只是按照科学的规范在解释,但公众不能理解。另一方面,云无心也理解,为什么国人会对科学的解释也持排斥态度。在美国,科研机构会要求研究者做研究的同时考虑到如何向大众传播,规定他们的社会责任。而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则只需要“对经费机构负责,发表文章”就可以了。

  因为是在美国工作,且未在国内任职,云无心被国内很多人奉为“权威”。对这种“民间崇拜”,云无心认为并不合理。“正常的程序应该是政府机关发布结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来做科学方面的解释和说明,民间科普力量提供尽可能客观独立和全面的科学信息。”而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一般都是由媒体最先曝光,再由意见领袖进行各种“预测”,到官方再给出说法时,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三聚氰胺使中国奶制品行业元气大伤,也使国人对主管部门的信任消失殆尽。政府、科学家、大众之间信息交流的缺失使大众陷入食品安全必须‘零风险’的误区。”当人们将希望寄托向外部时,我国台湾地区塑化剂、新西兰奶粉“双氰胺”、“欧洲马肉”事件又引发了国人的无奈的感叹,食品安全,真的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了吗?

  云无心宁愿相信科学,相信现代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发泄怒气解决不了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的努力依然还是如何去改进监督管理体系。塑化剂事件让台湾地区公众爆发了对其主管部门的质疑甚至责骂。但是,平心看来,正是这个挨骂的现代食品监督管理体系,在公众和媒体没有可能察觉缺陷的情况下,发现了问题的存在,从而在伤害出现之前把它扼杀。”

  台当局 72小时通牒遇难船员 脊椎被打爆南沙船队遭外籍船袭扰泸县瓦斯事故 28亡人体器官分配将可溯源印度国情蓝皮书饮水器国家标准 难产南昌大学校长 违纪正副科长互咬被停职高校防投毒禁用桶装水最牛房产证 44人一房4学生救落水同学溺亡郭美美 获赔60.5万H7N9疫情或放缓京温女子坠楼前视频

上一篇: 上一篇: 2023年创新药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篇新闻源 财富源